1. 晨風。
說到晨風先贊一下東風日產(chǎn),我是通過官網(wǎng)上的9元租晨風活動租到車的,實質(zhì)就是店里的試駕車給客戶開一天。其實如果廠家都能搞這種活動,我個人倒不介意每天付個一兩百塊,畢竟車買來才發(fā)現(xiàn)不對脾氣就不是幾百塊的事了。
這方面的負面典型是馬自達,這么多年一共遇到過兩次4S有試駕車但死活不讓試駕的,一次是長馬,一次是一馬,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驚喜:
晨風全系標配前排、后排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這配置B級及以下極其罕見,簡直是電動車冬天續(xù)航的救星。有了這個冬天短途完全可以不開暖風,舒適度甚至超越油車,因為就算是油車靠免費的暖風想把方向盤座椅也烤熱也得一兩小時之后,本人冬天深受其害,只能常備手套解決。
定時空調(diào)。此功能可以讓所有油車羨慕嫉妒恨。比如早上七點出門就定時到七點,空調(diào)會根據(jù)車內(nèi)溫度和設定溫度的差自動計算空調(diào)提前啟動時間,保證七點時車內(nèi)溫度正好,冬夏通用,不排廢氣,沒有噪音。前提是車輛要插著充電線。似乎還能和座椅加熱/方向盤加熱聯(lián)動。
充電可以設置充滿后解鎖充電線或者始終鎖定,前者可以讓車主在公共充電樁做個文明好市民,后者可以在自家私人車位上預防熊孩子。
定時充電。沒認真研究,但應該是可以利用峰谷電價再省點銀子。
動力表現(xiàn)。大家都說電車起步快,我倒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40-80這一段途中加速,在快速路上只要深踩油門,車瞬間就能悄無聲息的提到80,每每把副駕嚇得手忙腳亂。高速上100-120的加速能力也沒有太明顯的衰減。
駕駛模式和剎車。D和Eco兩個模式,油門敏感度和動能回收力度有區(qū)別。正常行駛時Eco不能忍,油門過半車才有反應;但堵車時Eco是神器,加速時從不擔心竄車,減速時動能回收力度大,幾乎可以只靠油門控制就跟上車流,同時又沒有任何拉扯感和頓挫,舒適程度足以滿足省部級以上領導。
過彎。幾乎沒有任何側(cè)傾,高速殺進匝道時給人的信心從沒在任何車上感到過,根本猜不到極限在哪,哪怕E90也沒得比。估計歸功于將近兩噸的車重。
空間。前后排同級中等偏上水平。后備箱空間受電池影響很小,比豐田的幾款混動強多了。
安全配置。標配六氣囊+ESP(不知道日產(chǎn)管這個叫啥)+兩個ISOFIX,能跟上主流水平。
充電。使用過程中共充電兩次,使用第三方公司的直流快充樁,印象中50%充到90%只要三十多分鐘(可能記憶不準)。
不足:
續(xù)航。雖然標稱170,但這車在歐洲貌似只標130,東風日產(chǎn)解釋是在電池控制上做了優(yōu)化,不過反正我是不信。在北京這種大城市這點續(xù)航還是有點少,滿電從四環(huán)出門逛個商場,回家就只剩70km續(xù)航了,這是一個在油車上要亮燈的續(xù)航里程。家里沒有充電樁的話還真是考驗司機的心理。
轉(zhuǎn)向。打到任何角度,方向盤都有和駕駛員較勁的強烈傾向,給駕駛員感覺是一松手方向盤就要往回轉(zhuǎn),好像連接方向盤和轉(zhuǎn)向機構的是橡皮筋;但真正松手的時候回中力又很弱,感覺非常奇怪。在我開過的車里轉(zhuǎn)向糟糕程度超過奧迪A4排名第一。
外觀內(nèi)飾丑。日產(chǎn)嘛,日本三大里審美最異常的廠家,也就這樣了。另外玻璃升降動作簡單粗暴,顯得很廉價。
這車目前已經(jīng)停產(chǎn),據(jù)說廠家回去換國產(chǎn)電池以便繼續(xù)拿補貼了。4S店連展車都賣掉了。
2. 高爾夫嘉旅。
優(yōu)點:后排視野極好,側(cè)窗面積很大,全景天窗夠大還能開啟,挑不出毛病。視野在我坐過的MPV里僅次于C4畢加索和S-MAX。
空間的變化基本是同級最強了(雖然這個同級一共沒幾輛車):
后排座椅前后可調(diào),可調(diào)范圍很大,接近20cm,可以靈活分配后排和后備箱空間。
靠背角度可調(diào)(但坐成人的話基本不會有人用最大角度之外的角度,其他角度只能理解為在裝兒童座椅的情況下給后備箱騰地方)。
后備箱高度兩級可調(diào).地板放到下面實現(xiàn)空間最大化,放到上面位置可以和尾門開口以及放倒后的后排座椅靠背平齊,十分有利于搬運重物,可稱得上宜家購物專家。后備箱置物板能收進后備箱夾層里。
后排小桌板比途安的固定更牢固(途安的小桌板還有角度問題,前排正常姿勢調(diào)好后桌板不水平。)。
全系標配前排雙座椅下方抽屜,特別適合藏東西或者女司機放平底鞋。在歐洲一般高配才有,低配要花兩三百歐選配。
后排座椅424放到,全家去滑雪必備功能,否則滑雪板的放置及其尷尬(對于雙板選手,后排靠背中間有洞的車型也行,但單板夠嗆)。
后備箱12V電源,掛鉤(飯菜打包神器),4錨點以及照明燈一應俱全。因為國內(nèi)不愛用固定網(wǎng),錨點沒簡配的歐洲車越來越少了。
前排杯架固定裝置可伸縮,收回去就有很大地方放手機錢包之類零碎。有專門固定手機的橡皮筋。門板儲物格和手套箱全部植絨。
缺點:
隔音不好,和杰德沒啥區(qū)別,發(fā)動機聲音還沒本田好聽。試駕開不快試不出胎噪,但豪華以下輪胎都是大眾最愛的韓泰K415,想來也不會好。
后排避震成問題,過比較高的水泥減速帶有明顯拋跳,感覺有一瞬間兩個后輪都是離地的,可見獨立懸掛也不能說明一切。被同場試駕的舒適性口碑不咋地的阿特茲完爆。
上次開后排跳的這么厲害的車還是標致3008,估計A級平臺的懸掛應付B級的車重還是有先天不足。
這車功能性我120個滿意但是這舒適性實在有點下不去手…
3. 2017款阿特茲。
內(nèi)飾真美,是目前所有B級車(包括BBA)里我最喜歡的,很像歐洲設計師手筆,布局設計感十足,整體感覺強過寶馬。儀表板只有黑白兩色,非常清晰易讀(負面典型就是福特,花里胡哨的儀表盤不熟悉根本找不到信息,還有鍍鉻條反光問題)。次丐版的2.0豪華里就已經(jīng)到處都是皮:座椅門板儀表板檔桿周圍副駕大腿側(cè)面…
外觀:這個就不說了。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17款的銀色和老款有區(qū)別,老款的銀色金屬感更強更好看一些。
舒適性。過減速帶時的感覺好像比雅閣帕薩特之流都好,在開不快的前提下隔音也沒有明顯問題。
目前發(fā)現(xiàn)的主要缺點是后備箱地板太高,導致后備箱高度有限,但備胎是個小備胎,往下挖掘的空間其實是有的。
另外丐版雖然定價降了但優(yōu)惠比其他車型少,算起來和老款差價完全一樣,看來只是廠家玩的數(shù)字游戲。
由于試駕只能在4S院子里轉(zhuǎn),其他內(nèi)容暫時欠奉。已經(jīng)通過滴滴試駕約了阿特茲在公共道路上再試,到時再續(xù)此文。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