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開頭,先提幾個關鍵數(shù)字:19萬,16萬,16.2萬,20萬,17.2萬,18.3萬。
話說年后幫同學買車,最初是研究C4L、速騰、408這一級別的,可看到最后她看中的卻是C5。
16號晚上她給我來電話,去店里看中那輛展廳里的藍色的,2.0自動擋,加裝了中控屏幕和GPS。車子原價19萬,她提出16萬,銷售MM說需要向經(jīng)理請示。她問我展廳里的車不要緊吧?我告訴她這個價位不錯,展車也不是試駕車,趕快定下就行了。
17號上午,她說銷售MM同意了這個價格,要我下午一塊過去幫她最后確定。等到我去了以后,同學說,展廳里的這臺車上午被人訂了,得另選一兩別的顏色的。MM領我們去選了一輛和展廳車同樣配置的庫存,驗車,又試駕了一圈,確定。
回來談價錢的時候,MM去了一趟經(jīng)理室,回來說那個價格做不成了,得加兩千。為什么?說因為展廳那輛是副廠導航,而現(xiàn)在這輛是原廠導航,成本不一樣。這時雖然有點小郁悶,不過考慮這話也有道理,我們基本接受了,但沒簽書面東西。
19號,我同學自己跑過去交了1000塊錢訂金,但我事先不知。
20號今天上午,她叫我再和她過去,今天要正式交錢買車了。本以為美好的故事要開始了,但其實更大的郁悶就在后面等著我們呢。
我過去的時候就見同學在和銷售MM說著什么,兩人表情都很緊張,我過去打了個招呼,說“祝賀你們終于成交”后,倆人還是那么緊張的表情,然后銷售MM又去經(jīng)理那兒了。
這時候同學才告訴我,他們現(xiàn)在不認可16.2萬這個價格了,說是要17.2萬。為什么?說是優(yōu)惠2.8萬是按照影音版20萬(19萬的車價加1萬的加裝費)來算的。銷售MM回來后,我們又談起來。我們說從一開始我們就一直說16萬,我們買東西的都是計算的實際價格,17號我們四個人在一起也是一直在談論16萬,后來漲到16.2萬這個事情。銷售MM就說她是一直說優(yōu)惠3萬、優(yōu)惠2.8萬的事情,沒說16萬、16.2萬。
一開始我覺得這是一個誤會,雙方的思路發(fā)生了一些偏差,沒碰到一起去。但,更有意思的事情隨著銷售經(jīng)理的出現(xiàn)而發(fā)生了。
這位經(jīng)理向我們表達了歉意,當然價格是絕對不可能做到16.2萬的,這個沒有余地。談論了許久,我同學說:“那你告訴我,別說優(yōu)惠多少,你就直接告訴我這輛車到底是多少錢?”經(jīng)理掏出計算器來,打了打,說:“18.3萬。”
嗯???這是怎么算的???
“優(yōu)惠1.7萬,原價20萬優(yōu)惠1.7萬。”
2.8萬的優(yōu)惠轉瞬變成了1.7萬,我和同學對視了一下,走吧,別談了,遇到奇葩了。
同學自然是郁悶得要死,研究了這么長時間,自己以為基本什么都談好了,原來一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啊。銷售MM說我們從來沒談到過16萬這個事情,雖然回來后我同學找到了她給銷售MM發(fā)的短信,里面說的就是16萬而不是優(yōu)惠3萬之類的。而經(jīng)理的話更是滿嘴跑火車,半個小時漲價一萬多。
我同樣很感嘆,銷售MM一副委屈的樣子但我懷疑她其實對一切都心知肚明,銷售經(jīng)理則更是一副死豬不怕江水泡的感覺,整個過程讓人沒有一點誠信的感受。臉變得這么快,真不知道做個銷售人員的心理素質要多強才能做到。
這就是在青島某東風雪鐵龍車行發(fā)生的真實的故事,記下。
你輕輕一贊
是我大大的動力